木太力甫·吾布力:人大代表,喀什地委副书记、行署专员
扎坎·海依沙:人大代表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外事华侨工作委员会主任
蒋平安:自治区政协委员、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、民革新疆区委会主委、新疆农业大学副校长
新疆日报讯(记者赵志芸 李杨 陈蔷薇报道)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,在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也需要新方法、新思维。本次两会上,“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,创新民族团结工作”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。
把民族团结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
“对于新疆来说,促进民族团结早已不仅是一句口号,而是实实在在落实在各项工作部署中,自治区早已从立法层面对促进民族团结作出规范,这就从法律制度层面将民族团结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。”扎坎·海依沙说,2009年12月,我区出台了《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》,这也是我国首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地方性法规,明确了民族团结教育的社会责任、原则和相关法律责任。条例规定,各级教育部门要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教育规划,组织编写适用于大中专院校、中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;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民族团结教育培训,学校要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。不仅如此,2014年,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还对条例开展了立法后评估,对法规的立法宗旨、适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检查评价。“今年上半年我们还要对条例进行修改、完善,使之更接地气、更贴近群众、更易操作。”扎坎·海依沙说。
更加令人振奋的消息是,今年我区还将出台《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》,目前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已经开展。“条例出台后,将把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纳入法制化、规范化和日常化轨道,这对新疆来说意义重大。”扎坎·海依沙说。
用制度固化好的经验做法
“在喀什地区,各民族嵌入式发展是一种主动的行为。这两年,喀什地区一直在推广民汉合校、混班教学,现在正在逐步推行民汉学生的混居。”木太力甫·吾布力说,如今,喀什地区的学校,民汉学生比例已经各占一半,这对孩子间的交流交融交往是非常有益的。木太力甫·吾布力还介绍,近年来,喀什地区也在有意引导各民族嵌入式发展。以居住为例,喀什地委建设的干部集资房,分房方式就是把各单位人员,以及民汉干部打乱来抽签决定,引导各族干部混合居住。
“民族团结是新疆的主旋律,在新疆有着深厚的土壤。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已开展了30多年,天山南北已经形成了提倡、爱护、珍惜、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。我们在长期的民族团结工作中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、好的做法,在当前新的形势下,需要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。”木太力甫·吾布力说,创新民族团结工作主要在创新制度上,用制度保证好的做法能够延续下去,实现细水长流。
语言相通是创新民族团结工作的基础
“创新民族团结的方式有很多种,最根本的一点是语言相通。我走访了解到,在开展‘访惠聚’活动中,最大的难点就是语言。此外,劳动力转移的难点也在语言上。”蒋平安说,“创新民族团结方式的基础是语言相通,否则感情再深厚也难以准确地表达出来。我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大双语培训力度,不仅是少数民族学习汉语,汉族也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。”
近两年新疆农业大学在开展民汉学生合宿、合班。合宿推进比较快,少数民族同学和汉族同学住在一起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,取长补短,互相学习。尤其是对双语专业的学生来说,他们非常乐意住在一起。合班在具体执行过程中,出现了一些问题。由于少数民族同学和汉族同学间存在学习基础差异,合班上课的老师很难掌握课程进度。“我们曾经在水利水电专业的班级进行过合班尝试,但有汉族同学反映课程太简单,老师讲得太少,但少数民族同学还存在听不懂的现象。所以,我们认为大学的合班还需要缓一缓。创新民族团结工作不能走得太快,要在大量前期工作铺垫的基础上,稳妥推进。在学前、小学、初高中进行双语教育,并且普遍合班后,才具备在大学进行合班的基础。”蒋平安说,不管怎样创新民族团结工作,采取什么新的方式方法,语言相通是最根本的基础。
Aucun commentaire:
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